中药标本馆
 
 首页 | 概况 | 馆藏珍品 | 中成药一览 | 参考书目 | 精品课程 | 经典古籍 | 历代名家 | 科普教育 | 新闻资讯 
 
 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普教育>>正文
 

 

泻南补北法

  

泻南补北法是对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”的补充。如果按照补母泻子法,肝实肺虚,法当泻心火补脾土,而这里为什么不补脾土而补肾水。清代叶霖《难经正义》中说:“夫五行之道,其所畏者,畏所克耳。今火大旺,水大亏,火何畏乎?惟其无畏,泽愈旺而莫能制,苟非滋水以求胜之,孰能胜也。……虽泻火补水并言,然其要又在补水耳。……今补水而泻火,火退则木气削,又金不受克而制木,东方不实矣,金气得平,又土不受克而生金,西方不虚矣。若以虚则补母言之,肺虚则当补脾,岂知肝气正盛,克土之深,虽每日补脾,安能敌其正盛之势哉?

中医学认为,人与自然相适应,东方为木,入通于肝;西方为金,入通于肺;南方为火,入通于心;北方为水,入通于肾。东方实即为肝实,西方虚即为肺虚,泻南方即为泻心火,补北方也称补肾水,泻南补北是泻心火、补肾水, 心在上焦,属火;肾在下焦,属水。心中之阳下降至肾,能温养肾阳;肾中之阴上升至心,则能涵养心阴。心肾不交是心肾既济失调。多由肾阴亏损,阴精不能上承,因而心火偏亢,失于下降所致。

肝实肺虚证从病机上来说是阴血不足、心火旺盛,从而引动肝火,肝木太过,反克肺金而致木实侮金。《难经》对本证的治疗取泻心火补肾水之法。心火为肝木之子,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,可以泻心火以泻肝经气热,心火降则火不刑金,肺经得安;虚则补其母,肺虚理当补其母——脾土,但如果木气太过,乘土过深,虽补土但仍不足以荫养其子,则可补肺金之子——肾水,子实则不食母气,益子之气,使子实而济母。并且,补肾还可益肝,肝主藏血,属阴,肝肾同源,故补肾水可滋水涵木,平降肝阳,如此泻南补北,共同发挥作用,使过者退,抑者平,阴阳和顺,从而木平金定。



上一条: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矣 下一条:提壶揭盖法

关闭

CopyRight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  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